“终于知道要往哪里下功夫了” 村民制作的“数

科技 bet356官网首页 浏览

小编: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乐可 下午6时37分,孝感市孝南区的天空突然暗了下来。桂八市党支部书记李晓峰的手机屏幕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乐可 下午6时37分,孝感市孝南区的天空突然暗了下来。贵桥市党支部书记李晓峰的手机屏幕亮起,出现黄色预警弹窗:“今晚9时,强对流预警,瞬间8级风,伴有雷阵雨。”点击“迷你防灾减灾计划”,自动加载一份包含132名主要居民的风险名单。只需轻弹一下手指,即可同时传输警告信息和紧急路线导航信息。 10月13日是第36个国际减少灾害风险日。我国正在加快基层抗灾能力建设。孝感等地开展试点,将全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数据提供给当地社区和居民,成为当地的“防灾文物”。基层干部和群众手中。 “这不仅是一次信息推送,更是一次数据驱动的科学决策。”孝感市应急管理办公室救灾防震保障处处长老杨说。完成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后,我省建立了超过2700万条的风险数据集,全面摸清了我国灾害风险基础设施。以孝感市为例,该市大部分地区位于省中南部洪涝、冰雹、干旱灾区。孝昌县、安陆市、应城市仍属于省级森林防火双点防治范围。当老严打开电子屏幕的时候,他管辖范围内的所有地质灾害和低洼洪水易发区都在屏幕上变成了不同的光点。 “以前,大多数“他的数据是给行政部门使用的,与当地和农村人口是分开的。”老杨说,现在孝感市应急管理局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技术团队已经开始研究,将风险普查的结果转化为可以在基层使用、公众可以理解的工具。现在,人们点击手机打开小程序,显示家附近的灾害风险图、当地的应急情况。 物资、避难所和避难所。紧急情况、医疗资源等等。 “通过创建迷你防灾减灾方案,我们整合了气象、地质、洪水、火灾等多种预警信息,以便用户做出准确的决策。 “我们使得及时收到有关灾害警报的准确信息成为可能。” “以前我们是追风险,现在通过数据收集风险信息,主动找到通报人。”“数据活了”,基层防灾发生了变化。“最直观的变化是我终于知道了要把精力集中在哪里。”李晓峰感慨万千。他介绍,今年6月19日大雨来临前,小程序针对该地区低洼易发洪水区和不少老旧房屋发布精准预警,区域网成员前往 现场并设立警戒线。一个小时后,一场强烈的暴风雨对房屋造成部分损坏。由于采取了适当的应对措施,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以前我们依靠经验,但现在我们依靠数据。 “数据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生动,让我们的工作更加生动。”李晓峰说。这种生活方式体现在防灾减灾的各个方面。“社区里也有一份数字化风险清单。”桂八石社区副主任金晶金触摸屏幕,看到一目了然的信息清单。老房子3栋,独居老人院5栋,社区内有1个洪水点。 “当发布风暴警报时,系统会自动显示一条消息,我们会重点关注这些区域和房屋,以制定最佳交通路线,”他说。甚至还计划了逃跑的方法。紧急物资现在运送得更快。金津金点击“物资模块”,里面有各种应急物资的清单,以及它们在该地区的位置的明确指引。 “变化是巨大的。”“朝阳村五组村民徐纯清深受感动。 3月27日晚上,我听到花园里传来一声巨响。防水小屋被炸毁,防水布挂在树上,脚手架倒塌。他想起了《灾报》这个小程序。我打开拍了照,说我的防水舱被风吹走了。昌河“5组堤旁”。不到30分钟,急救人员就敲门了。钍他们带来了防水布和绳索,用手电筒工作了一个多小时,暂时加固了脚手架。第二天一早,镇里就协调施工队进行重建。 “以前我们不知道给谁打电话,但现在我们只需按一下手机,团队就会来。”徐纯清说。除了预警、风险防范之外,小程序还是一个“移动防灾知识库”。阮半晓解释说,系统中集成的200多张防灾知识卡和短视频教程并不是通用、标准的内容,而是根据孝感地区的历史灾害和风险特征“量身定做”的。真正做到“药方对”,我们提供了孝昌县山洪风险、安陆市森林火灾风险、应城市冰雹灾害风险等内容。阮半宵说道。二维码及小程序使用指南该说明张贴在贵桥社区公告栏上。当地几位居民文金云、李小平告诉湖北日报记者,遇到异常天气,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打开手机看小程序。将全国首次自然灾害风险综合普查结果转化为基层治理能力。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李世祥教授说。

当前网址:https://www.lxbxg.com//a/keji/636.html

 
你可能喜欢的: